值我国第二届麻醉周,发生在杭州市的产妇疼痛难忍,要求无痛分娩,丈夫拒签字的事件让所有麻醉医师痛心,反映出我国麻醉医生人力不足、经济效益低、对无痛分娩认识不足等多方面原因。
3月26日-4月1日是我国第二届麻醉周,主题是:人民美好生活从无痛诊疗开始。然而在这一周,发生在杭州市妇产科医院的一件关于“痛”的事件重重的打了麻醉界医师的脸,在微博上引起热烈的讨论。
事件回放:
人民网微博截图
关于“无痛分娩”,小美在去年陕西榆林产妇坠亡事件发生后就向大家科普了相关知识。(点击链接了解更多信息☞无痛分娩,为什么在美国超过半数)而时值麻醉周,大力宣传麻醉知识的时刻,又再次发生这样的事情,着实很让人痛心。因此小美觉得有必要再向大家科普一次。
无痛分娩是什么?
“无痛分娩”,在医学上称为“分娩镇痛”,是使用各种方法使分娩时的疼痛减轻甚至消失。分娩镇痛可以让准妈妈们不再经历疼痛的折磨,减少分娩时的恐惧和产后的疲倦,让她们在时间最长的第一产程得到休息,当宫口开全时,因积攒了体力而有足够力量完成分娩。
无痛分娩以维护母亲与胎儿安全为最高原则。无痛分娩在满足了对产程无不良影响或加速产程;安全,对产妇和胎儿不良作用小;药物起效快,作用可靠,给药方法简便等3个原则的情况下才会在生产过程中被使用。需要说明的是剖宫产使用的是浓度为0.5%的局部麻醉药物,而无痛分娩使用的阵痛麻醉药物浓度仅0.125%。
自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分娩镇痛即开始在欧美国家大幅流行,而在三十年后今天的中国,却只有不到1%的“幸运产妇”采用无痛分娩方式,在我国剖宫产率却一度高达45%。相比于美国,却有超过50%的产妇选择无痛分娩的方式,远高于我国。
椎管内分娩镇痛是迄今为止所有分娩镇痛方法中镇痛效果最确切的方法,这种操作由有经验的麻醉医师进行。麻醉医师在腰椎间隙进行穿刺成功后,在蛛网膜下腔注入少量局麻药或阿片类药物,并在硬膜外腔置入一根细导管,导管的一端连接电子镇痛泵,由产妇根据疼痛的程度自我控制给药(麻醉医师已经设定好了每小时的限量,不必担心用药过量),镇痛泵可以持续使用直至分娩结束。在整个过程中,麻醉药的浓度较低,相当于剖宫产麻醉时的1/5~1/10,可控性强,安全性高,几乎不影响产妇的运动,产妇意识清醒,能主动配合、积极参与整个分娩过程。
为什么会出现小辰这样的现象
为什么会有陕西榆林产妇坠亡,或丈夫拒绝妻子无痛分娩要求等事件发生呢?有一份调查报告显示,直到2004年,我国能享受到分娩镇痛的产妇不到1%,目前也不到10%。而在法国,分娩镇痛的普及率达到八成。归结起来,原因有三:
①大众对无痛分娩的认知度太低。
很多妈妈都听过无痛分娩,但不知道具体是什么。
还有很多人担忧:无痛分娩会影响胎儿!
甚至有的产妇不知道分娩时她们还有另外的一个选择——无痛分娩
②大众对女性分娩疼痛的执念和偏见。
大多数产妇在面临更优渥舒适的生产体验的选择时,得不到家人甚至是自己老公的支持。“生孩子哪有不疼的?”
③中国麻醉医生人员不足,是造成无痛分娩普及率低的最直观原因。
我国每万人口只有0.5个麻醉医生,而英国为2.8个,美国为3.0个。在欧美国家,麻醉医生和手术科室医生人数比约为1∶3,而在中国,约为1∶8。因此,今年两会上,一项提案将女性生产的疼痛,又推到了大众的眼前。
相信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人们文化水平和素质的提升,以及国家对麻醉学的重视,相关知识得到广泛宣传和科普,相应的医疗资源得到合理的配置,越来越多的妇女有条件享受到无痛就诊,越来越多的妇女能主动选择无痛分娩。